公德榜 诗歌词赋 杨氏企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西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江西 福建 四川 贵州 云南 浙江 江苏 河南 安徽 陕西 山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吉林 甘肃 青海 台湾 香港 澳门 新疆 宁夏 西藏 海外 黑龙江 内蒙古 |
由杨氏宗亲捐资500余万元建设的远口云潭湾杨氏宗祠落成,这意味着以宗祠文化闻名于世的天柱县,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介绍,云潭湾杨氏宗祠,因祖先两徙黔东,择祥地而定建云潭湾,七百年间,当地杨氏人口已逾六万,杨绍榈(中国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现居上海)、杨宗光(贵州铝镁设计院政法委书记,现居贵阳)等贤达之士,层出不穷。在不同时期、地域和行业,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2003年,天柱县人民政府将该宗祠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国家重点工程白市电站于2013年蓄水后,原本年久失修的杨氏宗祠被湮没水底,宗祠复建成为了杨氏一族的殷切期盼。后经杨氏族人多方论证选址,决定在距远口大桥百余米的大俺濠建设新宗祠,并在云潭湾杨氏总祠理事会60余名成员的发起下积极捐款,筹到捐款共计5357658.00元,加上宗祠搬迁所得的政府补偿款51万元,宗祠建设一共投入了5867658.00元。宗祠总宽36米,进深42米,占地面积为1512平方米,结构设计为“三进三层”,第一、二进为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第三进为大殿,专为供奉先祖。
杨氏宗祠落成当天,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宗亲们还准备了精彩的龙灯、武术等节目。
据了解,贵州侗族地区一直流传着“南有鼓楼、北有家祠”之说,指的是南部侗族地区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鼓楼较多,而北部侗族地区清水江下游之天柱、锦屏两县境内家祠众多,尤以天柱境内清水江沿岸分布较为密集。据不完全统计,天柱、锦屏二县共有家祠155座,其中天柱95座、锦屏60座。而远口镇清水江上游的三门塘侗寨,又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古朴、宁静祥和、碑刻众多、家祠雄奇著称于世,有“北侗旅游第一村”、“清江瑰宝侗寨明珠”之美誉,蜚声海内外。云潭湾杨氏宗祠的落成,为当地的宗祠文化又增添了新的看点。
云潭湾杨姓源流
公元1334年,原居住江西昌府丰城县柿源村的杨朝宗(杨震第38世孙)任浙江台州府刺史,因金人叛乱告老还乡。所生六子:长子承恪,次子承都,三子承宪,四子承国,五子承基,六子承泰,人口众多,某年遇灾,因困难兄弟商议各自外迁,承恪、承都、承宪、承基兄弟四人于公元1357年迁入湖南会同口七里定居,15年后,因人口多,兄弟商议再分迁各地,承恪分迁黎平三郎司,承宪分迁贵州大定、四川秀山,承基分迁氵舞阳、凯里挂丁、排羊、湾溪、开阳等地,承都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迁入天柱远口东门头布春寨,现高坡至五吨墦千家寨,定居31年所生一子政隆,孙通谅、通诚,又于公元1430年迁入云潭湾,承都第四代孙玉宣、玉玟分住茅坪上鸬鹚,玉祥分住四川大足县等地,昌景之子顺朝分住安架、榕江寨蒿,顺庭分住庙脚、寨头,顺荣分住姚家溪、长坡头、老路口、要津溪、小江长岭坡、锦屏永宁、湖南杨家坪、戈云等地,顺贵分住姚家溪、桥头。昌昊分住云潭湾冲头园、溪脚、新楼脚、上下月背山、远口老寨、锦屏高坝、剑河岑松、屯州。昌文分住矮寨、平略。
网站团队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